“月球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说出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人类自此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太空之旅成为可能——这句精悍有力的话语也成为全新历史的最佳注脚,代代相传、广为人知。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阿姆斯特朗在太空之巅拍摄浩瀚壮丽的月球景象,并将其传回到地球,使人类得以见证新太空所用的光学设备,便是来自于本书将要介绍的对象:光学领域巨头企业——蔡司!
霍乱、鼠疫、肺结核病···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史上的三大疾病挑战。
1905年,德国医学泰斗、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荣膺当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及医学奖,以此奖励他在肺结核病与霍乱病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而助力罗伯特·科赫取得如此重大科研成就,同样拥有蔡司的身影。
他曾在写给卡尔·蔡司(蔡司公司创始人)的一封信中表示:“我对自己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所获得的成就向您表示感谢,您发明的出色显微镜功不可没。”
蔡司——集纳了从勘探浩瀚太空到触达微纳世界的光学技术。这家拥有175年历史的光学巨头,前后穿越三次技术革命,借助光科学,将人类认知与触角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地,实现了远古先辈对未知领域的探寻梦想。
“不唯如此,今天的蔡司,愈发走向技术创新,以数字化转型重塑未来社会,在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系统、光学消费品市场潜心钻研、一路前行,致力于为社会进步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1846年,蔡司公司创始人卡尔·蔡司在德国耶拿的伊诺胡同创办了一家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车间。自此,蔡司开发出了从简易显微镜到登上月球的蔡司镜头、三坐标测量机、机器人手术显微系统、光掩膜解决方案和光刻微电子技术等品类丰富的服务和产品。这些无不与光学息息相关。
光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多年,《墨经》记录了“小孔成像”理论,叙述了影的定义和生成,并阐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性。人类对光的研究,最初是试图回答“人如何能看见周围的物体”等问题。随着牛顿光学、波动光学理论、麦克斯韦方程、广义相对论等相继发布,光学不断深化演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领域。
19世纪中叶开始,第二、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渐次兴起,光学逐渐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光学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能源、医疗健康以及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持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因为光学的存在,光纤通信、光纤胃镜、计算机等纷纷出现;光刻技术也开始进入到纳米量级精度,甚至可以制造纳米和微米尺度的微结构,并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疗等领域;在能源领域,则形成了激光聚变、太阳能等重要应用;在健康领域,X光的发现,帮助人类解析出DNA双螺旋结构,引发了医学领域颠覆性的变革。光学显微镜的出现,更使人类可以观测细胞、染色体等,对生物物理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可以说,光学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光学逐渐变得无处不在:从显微镜,到太阳能,到蓝光,到激光焊接和切割,再到电影放映、光纤通信、x光应用、相机镜头、双筒望远镜、观测镜和瞄准镜等,光学仪器已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在技术变革、光学应用蓬勃涌现期间,蔡司无疑是这一应用领域的引领者,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执牛耳者。
1872年,蔡司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恩斯特·阿贝博士成功提出了显微镜成像理论——阿贝公式。这一理论奠定了人类所有高性能光学的基础,蔡司显微镜的光学性能借此突飞猛进,获得了当时科学家和医师们的推崇与青睐——蔡司技术开始得到全球认可。
1897 年,蔡司研制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架能够真正提供三维立体影像的立体显微镜,微观洞察切入到一个新的标度。
一战之后,随着德国的战败和《凡尔赛条约》对军备生产的限制,蔡司把注意力转向精密测量。到1923年,蔡司为德国博物馆建造了第一座行星仪,极大地引发了公众关注,世界各地的新增订单纷至沓来。 30年代末期,蔡司在芝加哥、米兰、费城和东京等全球各大城市建成21座行星仪。
经过175年的不断发展,今天的蔡司已然成为从天象仪、显微镜、医疗仪器、镜头、光学镜片等专业领域的行业领先者。蔡司不断致力于创新,以光学、光电学见证人类文明的技术先锋。
目前,蔡司集团在全球拥有约32,000,25个研发中心,超过30个工厂,并在50个国家设有代表处。蔡司致力于光学技术及研究,继续为人类生活作出贡献,带来更理想的生活。如今,蔡司已然成为光学世界的中心,地球上最有理想、最有抱负的光学专家蜂拥而至,愿意为之效劳。
作为行业的先驱者和革新者,蔡司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创新的步伐,将一如既往秉持seeing beyond的品牌理念,给人带来创新、开放、尽责、精准、富有启发的技术和产品。